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工作时间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阈值效应分析
  • [摘要]目前长时间工作对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已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这个变化过程是渐进的还是突变的,是否存在阶段性变化,现有研究尚无定论。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首先检验了工作时间对不同类型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再应用夏普利回归方程分解方法确定了工作时间对不同类型劳动者健康影响的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时间对劳动者身心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其身心健康水平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相对于体力劳动者,工作时间对脑力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更大。此外,...
  • 作者:王广慧;苏彦昭;
  • 全文[ PDF 1061602.0 KB ] 2021.9(4)  共有 2863 人次浏览
  • 资本积累、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异质性劳动力需求
  • [摘要]本文利用2004年增值税转型的政策实施,采用准自然实验方法识别了企业资本积累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显著提高了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工资,而对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没有显著影响。同一时期,高技能劳动力就业上升,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保持不变,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显著下降。因而资本积累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和中等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降低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由于企业增加了计算机等高技术附加型的设备进口使得资本积累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产生异质性,增值税转型仅对不受融资约束限制的国有、...
  • 作者:高文静;施新政;
  • 全文[ PDF 1319666.0 KB ] 2021.9(4)  共有 2587 人次浏览
  • 人的城镇化:农民工的城市劳动力市场融入
  • [摘要]本文基于2013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和本地城镇居民在就业率、就业岗位分布、工资等劳动力市场表现方面的差异及其变化。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就业概率高于本地城镇居民,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在缩小;两个群体的就业岗位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但就业分割程度在缩小;工资差异的分解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工资决定机制有所趋同,个人特征差异尤其是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是造成工资差异的主要因素。虽然农民工与本地城镇居民在劳动力市场表现方面的差异呈缩小趋势,但在进入国有部门就业方面仍然存在明显障碍。政策应着力破除农民工...
  • 作者:卢晶亮;陈技伟;冯帅章;
  • 全文[ PDF 1103069.0 KB ] 2021.9(4)  共有 2508 人次浏览
  • 代际居住方式选择与农村老年贫困
  • [摘要]本文基于2005-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数据,分析农村老年人口贫困和代际居住方式的变动状况及关联形式。本文发现,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同时其与子女共同居住的比率明显下降,代际共居老年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低于代际分居老年人口;老年人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以及所在地区的地理文化特征均对其贫困风险和代际居住决策有显著影响,共居贫困率显著低于独居贫困率。本文进一步发现,居住状态由独居转化为共居能够明显降低老年人口陷入贫困的风险,而修正样本损耗问题后的估计结果再次肯定了代际共居对老年...
  • 作者:罗楚亮;袁璐璐;
  • 全文[ PDF 1102404.0 KB ] 2021.9(4)  共有 2591 人次浏览
  • “适度”信任水平与经济收入增长
  • [摘要]儒家文化强调适度的“信”,那么当代社会为实现个人经济收入增长,是否需要适度的信任水平?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发现,信任与个人经济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关系,即存在适度的信任水平使得个人收入最优。使用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以及采用多个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研究还发现,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使得信任与收入倒U曲线的拐点延后,表明市场化对信任影响收入的正向机制具有激励作用。此外,信任水平的增加促进了社会资本积累,表现在个人于社会交往中的人缘关系和社交评价都得到了提高,从而影响经济...
  • 作者:莫玮俏;叶兵;
  • 全文[ PDF 1368649.0 KB ] 2021.9(5)  共有 2959 人次浏览
  • 教育—工作错配对劳动力收入的影响——基于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的实证研究
  • [摘要]本文基于2016年第四轮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考察了教育—工作的错配对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影响。通过控制代表个人能力的一组工作技能禀赋变量,利用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本文处理了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并通过调节效应分析了劳动者的过度教育状态对收入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与具有相同受教育年限的适度教育者相比,过度教育者的收入显著更低,教育不足者的收入显著更高;在处理了过度教育的内生性问题后,其对收入的影响依然显著为负;劳动者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会加剧其过度教育状态对收入的负面影响,而认知能...
  • 作者:周敏丹;
  • 全文[ PDF 1075627.0 KB ] 2021.9(5)  共有 2793 人次浏览
  • 疾病冲击降低了农村家庭非患病成员的劳动力供给吗?——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追踪数据的经验分析
  • [摘要]本文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农村家庭追踪数据,运用随机效应Tobit模型,从广度和强度两个角度详细考察了疾病冲击对农村家庭非患病成员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表明,疾病冲击导致非患病成员的每月工作天数平均减少4.1天(广度),每天工作小时数平均减少4.3小时(强度);这一负面作用在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非农就业人口较少和老龄人口较多的家庭中更加突出;分地区来看,东北、华北和华南地区农村家庭的劳动力供给损失相对其他地区更大。政策启示在于,鼓励和扶持农村疾病照料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减轻疾病造成的福利损...
  • 作者:翁凝;王震;
  • 全文[ PDF 1064627.0 KB ] 2021.9(5)  共有 2652 人次浏览
  • 社会互动与农户金融行为——来自“新农保”的证据
  • [摘要]社会互动通过个体行为的相互影响产生乘数效应,进而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均衡和福利水平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使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基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证分析了社会互动中同群效应在农户金融行为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区分了内生同群效应、外生效应和关联效应之后,个体参与“新农保”行为、中断行为和缴费档次选择都受到同伴决策和同伴特征的显著影响,但同伴参与意愿对个体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同群效应在男性、年龄较大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中更突出。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同群效应的作用机...
  • 作者:赵传敏;瞿茜;
  • 全文[ PDF 1142012.0 KB ] 2021.9(5)  共有 2846 人次浏览
  • 中国城镇家庭相对贫困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消费的视角
  •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城镇随机入户调查数据,考察了1995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城镇居民贫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从消费的角度出发,根据加权人均消费分布划分不同省份的相对贫困标准,使得在研究城镇居民的相对贫困问题时更为合理。通过对比1995-2018年城镇贫困与非贫困家庭的差异,可以发现贫困家庭的收入及各类资产的落后幅度不断增加,并且消费结构差异性显著,其食品与居住消费比例更高,限制了其他消费的增加。此外,贫困家庭人口数量较多但人力资本储量较低。就城镇居民陷入贫困的影响因素而言,收入的作用最大但影响有所下降,...
  • 作者:唐琦;陈燕凤;夏庆杰;
  • 全文[ PDF 1041399.0 KB ] 2021.9(5)  共有 2852 人次浏览
  • 农民转型与中国工业化:“工业化转型职业”的特征、成因与后果
  • [摘要]本文提出“工业化转型职业”的分析概念,以重新考察在中国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向非农职业流动的特征、成因与后果。工业化转型职业系农民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流动时最容易进入的职业,而职业的技能类型和性别特征是其两个基本维度。一是该类职业对学历和劳动技能要求低,其生产劳动很容易从农业部门延伸过来;二是附带很强的性别属性,性别成为这类职业的准入门槛。本文基于概念的操作化与统计分析发现,在宏观层面上,工业化转型职业成为农民向非农职业流动的“庇护所”,其比例伴随工业化的推进而逐渐增加;在微观层面上,这类职业的...
  • 作者:杨一纯;李汪洋;谢宇;
  • 全文[ PDF 1147995.0 KB ] 2021.9(5)  共有 2700 人次浏览
  • 数字经济新就业形态的规模估算与疫情影响研究
  • [摘要]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就业形态,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技术—经济范式”下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全新模式,与传统的灵活型、自雇型非标准就业方式有所不同。本文基于中国官方统计数据、互联网平台数据和社会调查数据,对中国新就业形态的规模进行测算,并以网约车行业为例分析新冠疫情对新就业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2020年,中国新就业形态就业规模约为5463~6433万人,在总就业中的占比达到7%~8%;疫情期间,西北、东北、西南等经济欠发达省份新就业形态规模呈显著增长趋势,新就业形态对缓解年轻人就业压力发挥出积极作用。统计部门应当将...
  • 作者:马晔风;蔡跃洲;
  • 全文[ PDF 1684744.0 KB ] 2021.9(6)  共有 2351 人次浏览
  • 解雇规制对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 [摘要]解雇规制是提高劳动者就业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但其实际效果常常受到质疑。本文基于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工作史数据,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解雇规制对就业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显著提高了在职时间接近但不足10年的雇员的离职概率,说明解雇规制对部分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造成了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影响在人力资本较低、私有部门以及小型单位的雇员中间表现得更加显著,这可能加剧中国现有的就业不平等问题。研究认为,劳动保障...
  • 作者:蒋帆;于大川;
  • 全文[ PDF 1397753.0 KB ] 2021.9(6)  共有 2380 人次浏览
  • 互联网接入与劳动者多重就业——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
  • [摘要]数字经济在提高劳动者就业灵活性的同时,也通过扩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提高了劳动者多重就业的可能性。本文利用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检验了互联网接入对劳动者多重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接入及灵活的接入方式对劳动者多重就业的选择概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低技能和农村户籍劳动者的多重就业选择影响更大。不同于“工作着的穷人”观点,互联网接入的作用下,中高收入群体和外出流动劳动力的多重就业倾向也明显提高。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接入能有效地降低劳动就业选择...
  • 作者:陈瑛;梁雅爽;向晶;
  • 全文[ PDF 1191116.0 KB ] 2021.9(6)  共有 2618 人次浏览
  • 隔代抚养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CHARLS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 [摘要]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渐放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迁移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加重了隔代抚养压力,这会对中国农村地区趋于老龄化的劳动配置产生何种影响,影响的作用机制如何?规范分析这一问题至关重要。文章利用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农户微观数据,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探究隔代抚养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隔代抚养参与和时间对农村中老年人的总劳动参与和非农劳动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参与隔代抚养将使农村中老年人的总劳动参与和非农劳动参与概率分别下降25.6%和20.8%,参与隔代抚养会显著减...
  • 作者:王建英;何冰;沈璐越;陈志钢;
  • 全文[ PDF 1355948.0 KB ] 2021.9(6)  共有 2509 人次浏览
  • 中国城乡居民多维就业脆弱性测度与分析
  • [摘要]本文从就业机会、就业能力和就业服务三个维度构建多维就业脆弱性指数,利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A-F双临界值法对城乡居民多维就业脆弱状况进行测度和结构分解。研究发现,样本城乡居民多维就业脆弱程度较高,当临界值k为0.3时,有27%的样本居民多维就业脆弱,且农村居民就业脆弱情况更为严重。工作收入、教育水平、养老保险和技能培训是影响城乡居民多维就业脆弱性的共同因素,而劳动合同仅对城市居民具有较大影响。在全国和城乡子样本中,女性、低技能水平劳动力和老年劳动力的多维就业脆弱程度均更高,但在多维就...
  • 作者:陈爱丽;王小林;
  • 全文[ PDF 1091665.0 KB ] 2021.9(6)  共有 2464 人次浏览
  • 三个分配领域的改革红利
  • [摘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个领域既是统一的,也是互补的。首先,三个分配领域都服从于相同的目标,即保持经济增长合理速度、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以及形成覆盖全体居民和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其次,三个分配领域也具有不尽相同的性质、职能特点和发挥作用的特殊定位,需要准确定位从而各司其职。最后,在三个分配领域都涉及诸多关键的改革内容,适时推进这些改革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本文着眼于把改善生产要素供给与促进社会流动两类目标相结合,旨在贯穿供给侧的增长潜力和需求侧...
  • 作者:蔡昉;
  • 全文[ PDF 1319328.0 KB ] 2021.9(6)  共有 2441 人次浏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