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参与式社区综合发展的动态减贫效应及其机理分析——基于消费与收入流动性双重视角的实证检验
  • [摘要]基于贵州省纳雍县两个贫困村的三轮农户跟踪调查数据,本文利用有序logit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从消费和收入流动性双重视角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参与式社区综合发展对农户贫困动态变化的边际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参与式社区综合发展具有显著的动态减贫效应。在消费流动性维度上,参与式社区综合发展能显著降低农户陷入慢性消费贫困的概率(下降16.4%),其作用路径是使一部分农户从慢性消费贫困减缓至暂时性消费贫困,而另一部分农户从慢性消费贫困直接脱贫;在收入流动性维度上,参与式社区综合发展可明显降低农户陷入慢性收入贫困...
  • 作者:

    郭君平;曲颂;夏英;宁爱照;

  • 全文[ PDF 1241.0 KB ] 2017.5(5)  共有 4303 人次浏览
  • 家庭人均收入、代际社会流动与生育意愿
  • [摘要]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对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代际社会流动与个体生育意愿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发现,生育意愿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呈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生育意愿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生育意愿与代际社会流动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实现了社会阶层代际向上流动的个体相对于其他人具有更高的生育意愿。本文还发现,个体的生育意愿与其受教育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但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对未来的阶层流动持更乐观态度的个体具有...
  • 作者:

    何明帅;于淼;

  • 全文[ PDF 1490.0 KB ] 2017.5(5)  共有 4813 人次浏览
  • “养老金改革:国际动态与中国实践”国际研讨会综述
  • [摘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养老金改革:国际动态与中国实践”研讨会于201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养老金改革领域的国际权威专家作专题报告,包括世界银行社会保护部门前任负责人Robert Holzmann、智利养老金改革委员会前主席David Bravo、瑞典名义账户制核心设计和推广者Edward Palmer、日本养老金改革核心设计者高山憲之,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与讨论。过去几十年世界养老金改革的实践表明,从现收现付制直接转向基金积累制并未完全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财务可持续性风险依然严峻,世界各...
  • 作者:

    程杰;王新梅;

  • 全文[ PDF 443.0 KB ] 2017.5(5)  共有 4474 人次浏览
  • 中国城镇劳动者退休行为及延迟退休的福利效果
  • [摘要]本文采用期权价值考察中国延迟退休政策的福利效果。相同年龄下,当延迟退休增加了期权价值时,劳动者的福利会得到改善。本文利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结合现行养老金政策,计算工作的期权价值,并验证了期权价值对劳动者退休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期权价值越大,退休概率越小。在此基础上,本文模拟了延迟退休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劳动者期权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前的缴费和待遇规则下,延迟退休对男性期权价值的影响并不大,但显著增加了女性的期权价值。延迟退休对不同工资和失业概率的女性有不同的影响,延迟退休给工资较高和失...
  • 作者:

    封进;韩旭;何立新;

  • 全文[ PDF 1693.0 KB ] 2017.5(5)  共有 4522 人次浏览
  • 兼顾与分担:妇女育儿时间及家人影响
  • [摘要]兼顾育儿与工作对妇女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家人援手可有效分担妇女的育儿时间投入。本研究使用调查数据,依次分析了母亲、父亲和祖父母辈在育儿方面的时间投入,并考察了家人的照料支持对妇女育儿时间的分担。在时间投入上,婴幼儿照料相当于一份全职工作。母亲始终是婴幼儿的主要照料者,但是祖父母辈的帮助有效分担了母亲的时间投入,起到了重要的替代作用,尤其在幼儿期,超过4成的幼儿主要由祖父母辈照料,而父亲的作用则相对有限。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父母的婴幼儿照料时间差距更大。3岁以后托儿服务较为普遍,对女性的照料起到了明...
  • 作者:

    郑真真;

  • 全文[ PDF 1182.0 KB ] 2017.5(5)  共有 4471 人次浏览
  • 已婚劳动者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研究——兼论工作和家庭是冲突还是促进?
  • [摘要]本文运用2008年RUMiC(Rural Urban Migration in China)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Probit模型和Oaxaca分解等方法,研究了心理健康状况的决定因素以及性别差异。结论和建议如下:第一,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男性,女性有心理问题的概率比男性高34%,女性GHQ-12(12项一般健康问卷)分数比男性高0854分;第二,工作和家庭对劳动者心理健康促进作用较大,但促进程度存在性别差异,对男性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大于女性;第三,不同户口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流动人口的心理不健康水平较高;第四,个人...
  • 作者:

    杜凤莲;李爽;任帅;张慧敏;

  • 全文[ PDF 1434.0 KB ] 2017.5(5)  共有 4495 人次浏览
  • 预期生活照料的可获得性与生活满意度——基于CHARLS数据的经验分析
  • [摘要]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数据,本文研究了中国中老年人预期照料可获得性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预期照料可得性对于中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预期照料不可得人群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预期照料可得人群。这种效应在城乡之间、不同性别之间都存在,且其效应在农村大于城镇、女性大于男性。在预期照料是否可获得人群的生活满意度差异中,经济支持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这些发现对于理解中国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 作者:

    赵蒙蒙;罗楚亮;

  • 全文[ PDF 1271.0 KB ] 2017.5(5)  共有 4287 人次浏览
  •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效吗?——来自“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微观证据
  • [摘要]已有文献对《劳动合同法》的讨论均是从企业需求或者劳动者特征单方面进行的分析和评价。本文使用有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微观数据,从企业和劳动者两方面实证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的企业异质性特征及对劳动者的影响。核心结论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的主动性会增强,劳动合同签订率会显著提升;签订劳动合同能显著提升劳动者获得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及生育等各类社会保险的概率,对劳动者工资也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签订劳动合同的年限越长,劳动者得到的就业保护也越强,并...
  • 作者:

    屈小博;

  • 全文[ PDF 1398.0 KB ] 2017.5(5)  共有 4371 人次浏览
 1